股票配资期货配资
8月14日,“智合·向新”2025年首钢无取向软磁材料用户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。现场全球首发两款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产品,多项首创技术成果与前沿应用集中亮相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,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朱国森,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、首钢股份(000959)及首钢智新领导,行业专家、用户代表、首钢软磁材料产销研团队代表,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。
本次首发的两款产品是首钢分别面向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,持续推动高端无取向软磁材料迭代升级的代表性产品。
ESW8517
全球首发产品ESW8517凭借其7.9W/kg(400Hz)的全球最低铁损,一举刷新行业纪录,0.1mm厚度的磁性能综合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。
这款产品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,更在强度与磁性能的平衡难题上取得了创新性进展,屈服强度高达490MPa,使电机安全系数提升11%,同时在CLTC工况下电机能效提升0.72%。ESW8517的问世,精准匹配未来高速电机设计趋势,为高效电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,引领行业迈向高效、低碳的新时代。
20RSW175
全球首发产品20RSW175是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超高磁感无取向软磁材料。
该产品磁感应强度达到1.75T,相较常规产品扭矩提升1.6%,铁耗降低27%,能够有效满足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对于高扭矩密度、高功率密度的发展需求,填补了国内超高磁感无取向软磁材料的空白,为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点燃全新引擎。
此外,本次大会还带来了首钢智新最新的技术成果。首创燕尾&逆向过盈技术,颠覆性设计开辟电机性能提升“第二曲线”,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铁芯套机壳过程中铁损严重恶化的难题,且有助于铁损改善提升,可显著提升电机性能。该技术还可以与自粘结和退火技术叠加应用,可将电机综合性能推向新维度,为突破电机性能极限,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线。首创薄膜厚高粘接性自粘结涂层技术,实现同等膜厚下粘接强度提升50%;同等粘接强度下膜厚减薄30%,进一步提升快速自粘结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的适用性,将为超静音、高效率和极致稳定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全新的材料技术支撑。
朱国森在致辞中表示,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,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为钢铁产业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百年首钢始终牢记强企报国的光荣使命,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,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,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。首钢期待与各位领导、股东及业界同仁携手共进,共同探索无取向软磁材料的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应用和新机遇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骆铁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今天这场以“智合·向新”为主题的盛会,不仅是首钢无取向软磁材料技术实力的又一次集中亮相,也展现了钢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的生动图景。在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产业链各方是合作共赢的“发展共同体”,要坚持创新驱动,持续筑牢产业根基,要深化交流合作,共绘产业链发展蓝图,要服务国计民生,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。
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“智合·向新”。“智合”是以开放姿态汇聚产业链创新智慧,“向新”是以前瞻视野探索行业发展路径。这不仅是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,更是首钢向全行业发出携手破内卷、共赴新未来的真诚邀约。首钢软磁材料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以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难题为己任,持续在产品、技术、服务等多个维度创新探索,自我超越,构建起覆盖新能源、智能制造、特高压输配电等多个战略新兴领域的百余款高端产品矩阵,共计14款产品实现全球首发。今年6月份,首钢智新成功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,展现出持续创新力和强劲跃升力。首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,以“智合”之火点燃创新引擎,以“向新”之志标注时代坐标,为“十四五”收官添彩,为“十五五”启程蓄势,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,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
会上股票配资期货配资,骆铁军、朱国森、首钢股份及首钢智新相关领导共同启动新产品全球首发仪式。首钢智新团队详细介绍了两款首发产品的性能特点和技术优势,并围绕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应用和行业发展趋势、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交流分享。
融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